什麼是常壓性水腦症 (iNPH)?
到 2025 年,五分之一的人將患有癡呆症…
-
隨著人口老化,日本的失智症患者數量不斷增加。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2015年公佈的“新橙色計劃”,2012年癡呆症患者達到462萬人,佔老年人口的15%。
然而,預計失智症患者數量仍將持續增加,到2025年將達到老年人口的約20%,約700萬人,估計每五名老年人中就有一人患有失智症。癡呆症患者數量的增加也已成為社會問題,護理負擔變得極為沉重。
預計隨著各種醫療進步和社會舉措,這些患者的症狀將會改善,護理負擔將會減輕。
中華民國國發會人口推估查詢系統的數據上2025年台灣的老年人口高達467萬人以上,若使用日本公布的比例來推估國內失智症患者很有可能已經超過70萬人。 -

資料來源:日本厚生勞動省《日本阿茲海默症人口未來預測研究》
有些癡呆症是可以透過治療來改善的。
-
iNPH被稱為“可透過治療改善的癡呆症”,據了解,在日本目前有超過37萬名疑似患有iNPH的患者。這幾乎是帕金森氏症患者的兩倍。
雖然這只佔阿茲海默症的一小部分,但患者數量絕非可以忽略不計。然而不幸的是,iNPH 至今尚未引起足夠重視,且由於其特徵與衰老相關的症狀相似,因此常常被忽視為由衰老引起,並且未得到診斷和治療。
然而,iNPH的主要症狀——「步態障礙、認知衰退和尿失禁」——通常可以透過治療得到改善,從而可以提高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品質(QOL)。因此,在人口老化迅速發展的日本等社會中,治療 iNPH 被認為有助於提高個人的獨立性並減少對護理的需求。 -
![[癡呆症的原因:實際治療狀況] 2009 年熊本大學神經精神科門診病患調查](/new-assets2022/img/about/about_img15.png)
[癡呆症的原因:實際治療狀況] 2009 年熊本大學神經精神科門診病患調查
診斷技術和醫療設備的重大進步
-
神經外科醫生和神經病學家最近的研究在闡明 iNPH 的發病機制方面取得了巨大進展。
日本於2004年5月在全球最早發布《特發性正常壓力水腦症治療指南》,並於2011年發布第二版、2020年發布第三版,以追求更安全的治療。因此,如今診斷技術和專業醫療設備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進步,透過高度準確的診斷和手術治療(腦脊髓液分流手術),很高比例的病例能夠改善症狀。
在此背景下,iNPH的診斷和治療在世界各地,尤其是在日本變得越來越普遍。
台灣目前尚未對特發性正常壓力水腦症發布治療指南 -
